最近,不少上海市民在超市发现,饮料区的货架上被贴上了红、橙、绿三色的标识,这正是上海试点运行的含糖饮料“分级”标识举措。
含糖饮料固然好喝,但消费者往往忽视了饮料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不经意间就糖分摄入过量了。为提升市民健康意识,上海市疾控中心日前制定了《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应用及效果评估实施方案》,在全市159家试点商超及便利店开展含糖饮料调查项目。那么,一段时间试点下来效果如何?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被“触动”:不喝了!也有消费者建议,控糖是否能采取更加精细化举措?比方说将标识直接贴在饮料瓶上。
随着“0糖”饮料风靡市场,“控糖”慢慢的变成了当下年轻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上海即将成为国内首个对含糖饮料设置健康提示的城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指出,在饮料制作的步骤中人工添加单糖(葡萄糖、果糖)或双糖(蔗糖、乳糖或麦芽糖),含糖量在5%以上(≥5g/100g)的饮料是含糖饮料。包括含糖的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咖啡饮料等。该指南建议居民添加糖的摄入量,每人不超过50g/天,最好控制在25g/天以下。
《上海市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实施方案》提出,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
为此,上海市疾控中心先行先试,制定了《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应用及效果评估实施方案》,在全市159家试点商超及便利店开展含糖饮料调查项目。旨在解决上海居民含糖饮料高摄入的营养健康问题,提升其选择健康饮品的能力,降低含糖饮料经常饮用率,推动居民养成更加健康的饮食上的习惯。上海市民看到的“红橙绿”标识就是本次《实施方案》的行动之一。同时向社会公开征求对《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及设置规范 (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根据《征求意见稿》,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应用场景分为线上、线下含糖饮料售卖场所,其中线下含糖饮料售卖场所包括预包装和现制现售含糖饮料场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奶茶店、咖啡店、餐厅、自动售卖机都纳入设置标识的范围。
《征求意见稿》表示,线上含糖饮料售卖场所应在电子菜单醒目位置设置红色、橙色、绿色三款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征求意见稿》正向公众征求意见中,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31日。
红色标识建议“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橙色标识则提醒“每日添加糖少于25克”,而绿色标识则是指导市民看懂营养成分表。最近不少市民发现,这样的分色健康提示标识出现在了申城的大小商超便利店。
本周三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华山路703号的一家超市,这里的饮料货架旁挂上了一连串的“红橙绿”标识。它们虽然不直接标明饮料的含糖量,但却时刻提醒消费者优化消费选择,减少含糖饮料摄入。
记者看到,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分为红色、橙色和绿色三个类型,分别为“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健康提示标识(红色标识)”“每日添加糖摄入限量提示标识(橙色标识)”和“饮料选择指导提示标识(绿色标识)”。
店内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这三色健康提示标识是由市疾控中心统一设计的,由区统一投放在试点便利店和商超饮料区货架上。红色标识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如果实在想喝,可以借鉴橙色标识提示,按照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添加糖摄入量少于25g,相当于大多数含糖饮料的半瓶。而绿色标识则是指导市民“看懂营养成分表”,帮助消费者购买饮料时候参照饮料的营养成分表,了解含糖量的标识,计算和规划每天的添加糖摄入量。这样的分色标识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注意,前来购买饮料的不少人仔细看下标识,之后才开始选购饮料。
同时,记者从位于浦东的全家便利店(东建二店)了解到,这里则完成一轮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投放试验。通过问卷调查和比对超市张贴警示标识前后含糖饮料的销量的方式,了解消费者是否减少了对含糖饮料的购买行为。
“希望这个标识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尽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每日添加糖要小于25克,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店长胡以田和记者说,分色标识可以唤起大家减糖意识,而作为经营者,也一定积极努力配合,参与到这样的工作也能尽一份社会的责任。
记者从这些试点商超了解到,该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并非干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示标识不针对任何具体饮料品牌,提示主要的意义和目的是以健康普及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养成更为健康的购买行为。
那么,这些健康提示标识是否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呢?不少店员对记者表示,确实慢慢的变多的市民开始关注控糖。和之前相比,含糖高的饮料没那么好卖了,大家都喜欢无糖或者低糖的。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新悬挂的三色标识确实对他们产生不少“触动”。“不喝了!在选购饮品时,这些标识会提醒我,尽量多喝矿泉水。”市民张女士说,含糖饮料对儿童龋齿和超重肥胖都是紧密关联的,同时也会增加成人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病风险,所以现在全家人尽量少喝饮料,实在要喝也尽量喝少糖无糖的。
市民王小姐和记者说,有了这个标签之后,在选购前饮料前她会特别看一下不同饮料的含糖成分。在她看来,每天稍微克制一点含糖量的摄入,少喝一点含糖的饮料,对自己的健康都是有帮助的。“也希望市面上的饮料能出现‘更天然的配料、更短的配料表’,让大家用更科学的方式控糖减糖。”
不过,也有个别市民表示,“这样的标识没啥用,因为通常都是上下班路上随手买瓶饮料,不会特意去看这些标签,控糖科普宣传要体现在市民生活中更多的细节上。”
购买饮料前先关注一下饮料所含的糖分?上海即将成为国内首个对含糖饮料设置健康提示的城市,这让不少消费者拍手叫好。
202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2023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包括糖尿病在内的4种主要慢病导致了约3330万人死亡,相比2000年增加了28%。其中,糖尿病造成全球200万人死亡。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步的提升,患病人群也趋向年轻化。
目前,糖尿病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糖尿病还会伴发心血管疾病、心衰和肿瘤等多种疾病,是造成健康生命时间损失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对于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而言,都是巨大的负担。
过度摄糖、高能饮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膳食危险因素。要加强“治未病”前端重点防治工作,除了个人在日常饮食中自主规避高糖摄入外,政府和社会的积极引导也显得很重要,本次上海疾控中心的“红橙绿”三色标识就是一次有益尝试。
针对此次尝试,多数消费者表示,分色标识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确实抑制了购买含糖饮料的意愿,“看到提示牌之后就会想放下。”
不过,也有消费者建议:“如果将标识标注在饮料瓶身上更合理,能够更好的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还有消费者则表示:“除了饮料,是不是市面上的奶茶、果汁是否也可以同样设置这样的标识,让控糖实际做到每一个细节处。”
记者了解到,2022年12月30日,新加坡宣布开始实行饮料分级制度,根据每100ml饮料中的含糖和饱和脂肪量把饮料分为A-D四个等级,从A级到D级,含糖量和饱和脂肪含量逐步增加。该标识中除了颜分,饮料的糖含量还以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形式清楚地显示在标签上。分级为“C”或“D”的营养级饮料必须在其包装正面贴有营养级标记(对于预包装产品)。
新加坡规定所有预包装饮料都必须标明饮料的等级,从2023年12月30日起,这些要求将扩展到拟在新加坡指定地点销售的新鲜制备饮料。
据介绍,此次项目的推行,是践行“三减三健”、推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有益尝试,切实帮助居民在消费购买环节,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健康的选择。采访中,无论是有关部门或是医学专家,都在期待更多地区采取精细化举措,推进类似“减糖”措施的落地见效,打通健康科普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重型货架的单元货架跨度一般在4m以内,深度在1.5m以内,低、高位仓库货架高度一般在12m以内,超高位仓库货架高度一般在30m以内(此类仓库基本均为自动化仓库,货架总高由若干段12m以内立柱构成)。具体规格尺寸,都是可以根据仓库实际情况来定制设计。
红牛4.9元/罐、娃哈哈纯净水1.2元/瓶、健力宝2.2元/罐、卫龙大面筋2.9元/袋
1月6日,抖音推出九条商家扶持政策,打响了2025年电子商务行业反内卷第一枪。紧接着1
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密集柜行业在朔州地区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