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部正在进行试点。”新商业事业部负责人王梁告诉亿邦动力网,无人货架对于供销社内部员工是个新奇玩意,非常受欢迎。“做MINI CO-OP是希望带动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的线下引流。计划先在我们自己内部测试,之后投放到整个供销系统内部的门店。”
(2)供销系统分布在各地的门店。将门店中的低频商品放到供销社的运营电子商务平台中(线上),为门店腾出更多空用来投放无人货架,改善其消费体验。
王梁进一步解释称,在各个场景中,货架上的商品都会来自供销e批(供销e家的零批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摆放平台中品控过关的商品改变门店商品的品类,改善门店的消费体验。门店的老板只需要看着货架,完成销售即可分佣。
据介绍,MINI CO-OP的规模是每个货架约60个SKU,标准状态下,每一个空间会摆放两个货架。不过,不同场景下摆放的东西会有差别,如办公楼中可能以饮料、零食为主。
王梁告诉亿邦动力网,支撑MINI CO-OP运营的主要有几个系统:(1)零批系统供销e批支持进货补货;(2)B2C系统支持扫码购买;(3)分佣系统支持商家或创业青年分佣。据悉,在内部测试运营的MINI CO-OP首日交易额为534元,按照这一个数据计算,每个货架单月流水将达到1万元。
在货源方面,MINI CO-OP严格要求一定要使用供销e批平台进货,保证品控。而这方面的管理,主要是依靠安装在每个货架上的远程摄像头,一方面监督进货的标准化,防止货架中摆放其它平台地货源;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货架的管理者及时有效地发现补货需求。
“标准化、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对未来实现智能补货是有很大帮助的。”王梁想象了一个场景,捕捉到用户的即时性需求后就能轻松实现真正的及时补货:如办公楼中午饭时间补充酸奶、水果;下班时间能将小包装的农产品补充进来,让员工买回家做晚饭。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供销社体系内的门店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有由供销社直营的,有房屋归属供销社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也有供销社子女运营的门店。它们均以夫妻店,或准便利店的形式存在,主要特征是空间小、在线化程度低。一旦将MINI CO-OP深入到其中,它们与供销社的关系将从原本简单的品牌联系,转化为业务联系,这样毛细血管式的门店,在全国约有17万家。
在王梁的计划中,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门店都会结合货架,但重点的县中心、大的集镇是要拿下的,让供销社的商品在其中流动起来。
“整个农村都在复制城市电商的发展,其消费也在一直在升级,需要更品质的商品。”王梁透露,农村小店中的商品很大部分来自“游商”,这些游商开着车,为小店提供低于正常渠道进货价的商品,冒充“十三香“的“十二香”往往遍地都是;但供销e批的商品是已经经过把控的,可完全提升农村的消费体验。
据透露,铺设每个MINI CO-OP货架的成本是3000元左右,项目并不会由供销e家全权出资完成的,而是采用供销社特有的合作经济,即为保护所有角色的权益,在各方投入不同时仍享有一样的话语权。王梁称,只有让参与的店主、创业青年和项目形成了利益捆绑体,大家才会从追求差价获益的思路中走出来,更多的改善服务,该模式也是货架快速复制的基础。
王梁告诉亿邦动力网,在投如市场的初期,公司会要求每个MINI CO-OP中有10个固定的SKU,这些商品销售后会给货架管理者分佣。近期,公司将组织一次培训,向京津冀各地供销社介绍项目并招募货架管理者。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这个行业中的玩家已经太多,包括小e微店、每日优鲜、猩便利等,MINI CO-OP在此时进入市场的底气又在哪里?
“现阶段不论从线上获取更多流量还是挖掘线下流量,难度都比较大,无人货架切中了办公室中闲饥难忍的场景。”王梁分析,各家企业都抓住了这样的需求,找到了一个给更多人展示商品的终端——无人货架,将商品直接摆到消费者能够正常的看到的地方,在某一些程度催生消费需求。
“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的流通其实不是上行问题,而是下行问题,能下到啥地方说明了流通的真实情况。”他表示,预包装的农产品可完全放到货架中去,将新鲜的东西送到办公室里,提升农产品被购买的可能性,“做商业最关键的是经营商品。”
“民营企业做无人货架会强调它的便利和效率,很难形成品牌。而越往基层走,本身就带有公信力的供销社就越有优势。”他进一步强调,无人货架最终的赛点一定是行业资源,所以MINI CO-OP也会将三线及以下城市作为主战场,把握好主阵地和空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