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市场进入跑马圈地阶段,背后考验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12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便利蜂内部人士处获悉,便利蜂目前正以单周布点数破万个的速度大举扩张无人货架。另外,除北上广外,便利蜂无人货架已经向苏州、昆明、兰州、保定等二三线城市扩张。有分析认为,无人货架由于成本较低、模式较轻得以迅速铺开,但是急速狂奔后也将面临运营、物流和供应链等多方面的隐忧。
无人货架领域广迎“激进派”。便利蜂内部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便利蜂目前单周投放货架数已过万个,到12月底,计划每周新增投放货架数超3万个。此时距离便利蜂开始铺设无人货架不过3个月的时间。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便利蜂将持续升级投放力量,并做好了长期不盈利的准备。
面对持续不断的增加的入局者和有限的优质网点资源,无人货架企业不得不加速跑马圈地。据接近便利蜂的知情的人偷偷表示,便利蜂为大举拓展无人货架业务,已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相应的物流网络,物流小组成员来自各大电商和便利店的物流体系。据了解,便利蜂的无人货架以冷柜、热柜和常温货架构成,主要售卖零食、饮料,消费者可采用便利蜂App和微信小程序支付购买。
多位无人货架从业者曾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进驻优质企业。便利蜂这一节奏势必加剧无人货架企业对于优质企业网点的争夺。据悉,目前市场上无人货架企业网点铺设量较多的多为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猩便利日前宣布无人货架点位数超过3万个,刚完成2亿元B轮融资的小e微店目前网点数为5000多个。一位头部无人货架企业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他们每周在十几个城市同时扩展,每周新增网点数在500-1000个。
值得注意的是,除北上广外,便利蜂无人货架已经同时在二三线城市展开布局。“便利蜂招聘”公众号显示,便利蜂于11月底发布了多条“商务拓展/BD”招聘通知,工作内容为“负责对指定区域写字楼进行陌生拜访,敲定合作”等,招聘城市包括沈阳、保定、兰州、太原、珠海等24个城市。
业内人士表示,一线城市的大公司如百度、网易、TCL等已被一些入局较早的无人货架企业“占领”,二三线城市或将成为无人货架企业蔓延的新战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二三线城市人口总数更多,潜在用户数量大,但如果无人货架入驻企业的标准较低,那么总体运营质量可能也会下降,不利于品牌长期发展。
小e微店创始人荣光曾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小e微店入驻企业的规模至少要在100人以上,这虽然导致市场拓展速度受到限制,但基本能保证每个网点的销售额。据悉,小e微店目前的货损率平均为5%左右,每个网点的销售额约为200元,北京地区的网点出售的收益已经能覆盖其后台成本实现盈利。
实际上,如果入驻企业规模过小,每天仅有十几笔的出售的收益,这将很难支撑无人货架企业背后在物流、人力、系统搭建等方面投入的成本。在找到更好的流量变现方式前,只能靠“烧钱”维系经营。
无人货架本身成本不高,相对便利店等业态来说可以迅速铺设,不过作为新兴业态,在急速狂奔之下的盈利水平仍有待观望。
由于目前各个无人货架企业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网点规模所带来的收益和痛点都还难以体现。有零售行业的人说,当网点规模达到一定量级后,无人货架企业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相应的人力成本增加。目前无人货架企业的运营团队分配比例大概为一个人负责25-30个网点,如果按照便利蜂一周1万个新增网点的数据简单计算,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运营团队一周要增加300-400人,背后的招聘压力、人力成本可想而知。另外,在网点大量增加后,也会直接考验企业的物流配送和供应链能力,硬性的经营体系都需要一段时间和资本来建设,这些建设很难一蹴而就。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坚认为,无人货架虽然存在一定市场需求,但是施展空间存在限制。一方面,在办公的地方场景客群固定、SKU有限,仅靠销售商品带来的利润很有限,后期能如何利用用户数据来进行变现还都不好说。另一方面,无人货架由于入驻在企业里,与“业主”的关系不稳定,随着入驻企业增多,后期也会牵扯到入场费、广告分成等利益纠纷,任何一方面处理不妥都可能会导致合作受阻。
“当了18年村支书没给村民办成的事,一个月全办了,还一下子办成了9件。这时,村里徐源峰接过了话茬,“你就说健身广场吧,村里2400多人,早晚出来活动一下都没个地方。
网购是需要充分的沟通和互动的,而“互动购物”或许就是电商下一个增长点。激烈的竞争已让电商红利不再,屡成噱头的“价格战”已很难再吸引消费的人的眼球。或许,“互动”或将会是今年的“双11”电商大混战中不多的亮点吧。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
无人货架市场进入跑马圈地阶段,背后考验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面对持续不断的增加的入局者和有限的优质网点资源,无人货架企业不得不加速跑马圈地。由于目前各个无人货架企业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网点规模所带来的收益和痛点都还难以体现。